日前,寧??h檢察院通報了一起非法生產“毒膠囊”案件,潘某等11人涉嫌生產、銷售有毒、有害食品罪,被寧海檢察院批準逮捕。
據報道,在今年2月至7月短短5個月內,潘某等11人非法生產有毒空心膠囊約9000萬粒。這些膠囊中重金屬鉻均超標,最高的超過正常標準的65倍。鉻超標如此嚴重的毒藥,患者服用之后,不僅不能治好病,恐怕還會致病,給患者身體健康帶來更大傷害。
令人遺憾的是,這9000萬粒毒膠囊已流入市場,且去向不明。這無疑又是一顆埋藏在市場中的定時炸彈,將會給患者帶來多大恐慌。當務之急,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應該盡全力排查,及時找出這批危害患者身體健康的毒藥,以保護廣大患者的生命安全。
當然,這9000萬粒毒膠囊也再次敲響了藥品安全的警鐘。眾所周知,我國的食品藥品安全年年在抓,但毒膠囊似乎從沒有停止過。這不得不說明,在我國的藥品生產、銷售等各環(huán)節(jié),還存在諸多的隱患,還存在一些制度、監(jiān)管缺失,必須引起相關職能部門的重視。
一是在藥品生產銷售等各環(huán)節(jié),必須實行嚴格的準入制度。未經相關職能部門許可和備案,任何企業(yè)和個人都不能從事藥品生產銷售。對于那些未經許可的違法行為,必須加大處罰力度。
二是必須建立完善藥品的市場流通登記制度。對于藥品生產廠家,在哪里購買的原材料,產品銷售到哪里,最后進入到哪個市場,進入哪家藥店等都必須做好相應的登記。因為只有完善了藥品各環(huán)節(jié)的登記制度,才能杜絕藥品的制假販行為,才能更好的杜絕毒膠囊的出現(xiàn)。
三是必須加大藥品生產銷售各環(huán)節(jié)的監(jiān)督管理力度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必須加大對藥品生產銷售領域的監(jiān)督管理力度,要主動介入,而不能被動監(jiān)管,更不能等著群眾來舉報。只有政府職能部門主動作為,主動去監(jiān)督、管理和查處藥品生產銷售領域的違法犯罪行為后,我們的藥品市場才會更安全,群眾的利益才能得到更有力的保障。
總之,9000萬粒毒膠囊事件的出現(xiàn),再次敲響了藥品安全的警鐘,在事關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面前,藥品安全工作不容忽視,政府職能部門必須加大執(zhí)法監(jiān)管力度,企業(yè)和廣大人民群眾也應積極參與監(jiān)督,以確保患者服用的藥品只治病,不致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