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聯網藥品信息證書編號:(蘇)-經營性-2020-0003 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編號:
蘇B2-20150023 Copyright ?南京瑞凡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 2003-2020 yaozs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律師支持:北京易歐陽光律師事務所
招標采購季,各省頻頻傳來砍價成功、藥品短缺的消息。有喜有憂,降低了藥品的采購價,也有部分藥品的棄標退出局部市場。其中,一些藥企主動申請降價的通知,就顯得格外醒目。
據統(tǒng)計,2017年共有3個廠家5個品規(guī)的藥品,申請降價。羅氏、正大天晴和比利時一家藥企。
藥企主動降低藥價不太常見,但是,這種例子卻多了起來。
2015年,葛蘭素史克宣布,在部分省份對乙肝抗病毒藥物實施降價,計劃降價幅度為20-30%。降價藥物為賀普丁、賀維力和韋瑞德。
2016年7月,在云南招標中,諾華雷珠單抗注射液的價格也主動從9725元降至7125元,降價2600元,幅度高達26.7%。
2016年8月25日,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宣布,即日起,其旗下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藥物特羅凱將降價30%。
主動降價,或許是出于市場的考慮。比如正大天晴的甲磺酸伊馬替尼膠囊,作為仿制藥,其定價要遠低于原研的“格列衛(wèi)”。憑借價格優(yōu)勢,其市場占有率有力沖擊了原研藥的市場。
此次降價幅度達到25個點,減輕患者經濟壓力的同時,有望在銷售上再進一步。降價換市場,這倒是今年院內銷售的主流趨勢,或者是被砍價、或者是主動降價。
但是,院外零售市場,卻是漲聲一片。一批藥賣完,下一批價格就變了,在此前媒體的報道中,不時傳來藥企漲價的消息。當醫(yī)院藥品降價時,零售行業(yè)大呼“藥房怎么活下去”。
對比之下,院內和零售市場有點背道相馳的意思。不過,當院內銷售的藥品價格下降時,應該會拉低零售市場同類產品的價格。(郁米)
添加客服微信
為您精準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