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方源〗《丹溪心法·卷三積聚痞塊五十四》:“治一切食積。”
〖組成〗山楂(焦)、茯苓、半夏(制)、六神曲(炒)、萊菔子(炒)、陳皮、麥芽(炒)、連翹。
【方歌】
保和神曲與山楂,
苓夏陳翹菔子加,
曲糊為丸麥湯下,
亦可方中用麥芽。
〖主治〗食積。脘腹痞滿脹痛,噯腐吞酸,惡食嘔吐,或大便泄瀉,舌苔厚膩,脈滑。
〖功用〗消食和胃。
君山楂酸溫性緊,善消腥膳油膩之積,行淤破滯,為尅化之藥,故以為君。

【證治機(jī)理】
本證因飲食不節(jié),暴飲暴食所致?!端貑?middot;痹論》曰:“飲食自倍,腸胃乃傷。”胃司納谷,脾主運(yùn)化,胃宜降則和,脾宜升則健。若飲食不節(jié),過食酒肉油膩之物,脾胃運(yùn)化不及,則停滯而為食積。食積內(nèi)停,中焦氣機(jī)受阻,故見脘腹脹滿,甚則疼痛;食積中阻,脾胃升降失職則噯腐吞酸,濁陰不降則嘔吐,清陽不升則泄瀉;舌苔厚膩,脈滑皆為食積之候。治宜消食化滯,理氣和胃。
【配伍特點(diǎn)】
消食之中兼以行氣理脾,以消為主。
【臨床運(yùn)用】
1.用方要點(diǎn):本方為治療食積的通用方,以脘腹脹滿,噯腐厭食,苔厚膩,脈滑為辨證要點(diǎn)。
2.現(xiàn)代應(yīng)用:本方常用于治療急慢性胃炎、腸炎、慢性膽囊炎、消化不良、嬰兒腹瀉等屬食積內(nèi)停者。
【使用注意】脾虛食滯者不宜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