氯噻酮片
國藥準字H51022815
化學藥品
成都第一藥業(yè)有限公司(國產(chǎn))
處方藥
假麥格綜合征,假麥格綜合癥,假性梅熱綜合癥,胰膽汁綜合征,胰腺惡性病變綜合征,胰頭癌梗阻性黃疸綜合征,原發(fā)性高血壓,特發(fā)性高血壓,原發(fā)性高血壓病,充血性心力衰竭,
本品主要成分為氯噻酮。
1. 水腫性疾病,排泄體內(nèi)過多的鈉和水,減少細胞外液容量,消除水腫。常見的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?肝硬化腹水?腎病綜合征?急慢性腎炎水腫?慢性腎功能衰竭早期?腎上腺皮質(zhì)激素和雌激素治療所致的鈉?水潴留。|2. 高血壓 可單獨或與其他降壓藥聯(lián)合應用,主要用于治療原發(fā)性高血壓。|3. 中樞性或腎性尿崩癥。|4. 腎石癥 主要用于預防含鈣鹽成分形成的結(jié)石。
0.1g
大多數(shù)不良反應與劑量和療程有關(guān)。|1. 水、電解質(zhì)紊亂所致的副作用較為常見。低鉀血癥較易發(fā)生與噻嗪類利尿藥排鉀作用有關(guān),長期缺鉀可損傷腎小管,嚴重失鉀可引起腎小管上皮的空泡變化,以及引起嚴重快速性心率失常等異位心率。低氯性堿中毒或低氯、低鉀性堿中毒、噻嗪類特別是氫氧噻嗪常明顯增加氯化物的排泄。此外低鈉血癥亦不罕見,導致中樞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癥狀及加重腎損害。脫水造成血容量和腎血流量減少亦可引起腎小球慮過率降低。上述水、電介質(zhì)紊亂的臨床常見反應有口干、煩渴、肌肉痙攣、惡心、嘔吐和極度疲乏無力等。|2. 高糖血癥??墒固悄土拷档?,血糖升高,此可能與抑制胰島素釋放有關(guān)。|3. 高尿酸血癥。干擾腎小管排泄尿酸,少數(shù)可誘發(fā)痛風發(fā)作。由于通常無關(guān)節(jié)疼痛,故高尿酸血癥易被忽視。|4. 過敏反應,如皮疹、蕁麻疹等,但較為少見。|5. 血白細胞減少或缺乏癥、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亦少見。|6. 其他,如膽囊炎、胰腺炎、性功能減退、光敏感、色覺障礙等,但較罕見。
口服給藥:成人常用量|1.治療水腫性疾病,每日25~100mg,或隔日100~200mg;或每日100~200mg,每周連服3日。也有每日劑量達400mg。當腎臟疾病腎小球濾過率低于每分鐘10ml時,用藥間歇應在24~48小時以上。|2.治療高血壓,每日25~100mg,1次服用或隔日1次,并依降壓效果調(diào)整劑量。與其他降壓藥聯(lián)合應用可以用較小劑量,每日12.5~25mg。小兒常用量按體重2mg/kg,每日1次,每周連服3日,并根據(jù)療效調(diào)整劑量。
尚不明確。
1. 交叉過敏:與磺胺類藥物?呋塞米?布美他尼?碳酸酐酶抑制劑有交叉過敏。|2. 對診斷的干擾:可致糖耐量減低?血糖?尿糖?血膽紅素?血鈣?血尿酸?血膽固醇?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濃度升高,血鎂?鉀?鈉及尿鈣降低。|3. 下列情況慎用:(1) 無尿或嚴重腎功能減退者(GRF<20ml/min),因本類藥效果差,應用大劑量時可致藥物蓄積,毒性增加。(2) 糖尿病。(3) 高尿酸血癥或有痛風病史者。(4) 嚴重肝功能損害者,水?電解質(zhì)紊亂可誘發(fā)肝昏迷。(5) 高鈣血癥。(6) 低鈉血癥。(7) 紅斑狼瘡,可加重病情或誘發(fā)活動。(8) 胰腺炎。(9) 交感神經(jīng)切除者(降壓作用加強)。(10) 有黃疸的嬰兒。|4. 隨訪檢查:(1) 血電解質(zhì)。(2) 血糖。(3) 血尿酸(4) 血肌酐,尿素氮。(5) 血壓。|5. 應從最小有效劑量開始用藥,以減少副作用的發(fā)生,減少反射性腎素和醛固酮分泌。|6. 有低鉀血癥傾向的患者,應酌情補鉀或與保鉀利尿藥合用。每日用藥一次時,應在早晨用藥,以免夜間排尿次數(shù)增加,間歇用藥(非明日用藥)能減少電介質(zhì)紊亂發(fā)生的機會。?
(1)能通過胎盤屏障,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無預防作用,故孕婦使用應慎重。|(2)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。
慎用于有黃疸的嬰兒,因本類藥可使血膽紅素升高。
老年人用藥較易發(fā)生低血壓、電解質(zhì)紊亂和腎功能損害。
1. 能通過胎盤屏障,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無預防作用,故孕婦使用應慎重。|2. 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。
1)對水、電解質(zhì)排泄的影響。①利尿作用,尿鈉、鉀、氯、磷和鎂等 離子排泄增加,而對尿鈣排泄減少。本類藥物作用機制主要抑制遠端小管 前段和近端小管(作用較輕〉對氯化鈉的重吸收,從而增加遠端小管和集合 管的Na+-K+交換,K+分泌增多。其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明了。本類藥物都能 不同程度地抑制碳酸酐酶活性,故能解釋其對近端小管的作用。本類藥還 能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,減少腎小管對脂肪酸的攝取和線粒體氧耗,從而 抑制腎小管對Na+、Cl-的主動重吸收。②降壓作用。除利尿排鈉作用外, 可能還有腎外作用機制參與降壓,可能是增加胃腸道對Na+的排泄。 (2)對腎血流動力學和腎小球濾過功能的影響,由于腎小管對水,Na+ 重吸收減少,腎小管內(nèi)壓力升高,以及流經(jīng)遠曲小管的水和Na+增多,刺激 致密斑通過管-球反射,使腎內(nèi)腎素、血管緊張素分泌增加,引起腎血管收 縮,腎血流量下降,腎小球入球和出球小動脈收縮,腎小球濾過率也下降。 腎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率下降,以及對亨氏袢無作用,是本類藥物利尿作 用遠不如袢利尿藥的主要原因。
口服吸收不完全,主要與細胞內(nèi)碳酸酐酶結(jié)合,而與血漿蛋白結(jié)合很少,嚴重貧血時與血漿蛋白(主要是白蛋白)的結(jié)合增多??诜?小時起作用,達峰時間為2小時,作用持續(xù)時間為24~72小時。T1/2為35~50小時,本藥半衰期和作用持續(xù)時間顯著長于其他噻嗪類藥物的原因,是由于本藥主要與紅細胞碳酸酐酶結(jié)合,故排泄和代謝均較慢。主要以原形從尿中排泄,部分在體內(nèi)被代謝,由腎外途徑排泄,膽道不是主要的排泄途徑。
遮光,密封保存。
36個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