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方醫(yī)藥網(wǎng)導讀:最近稀奇古怪的病是史越來越多了,又出現(xiàn)了一種新的病——失歌癥。最近,據(jù)聞英國《自然神經(jīng)科學》雜志的權威也曾報道:“唱歌跑調是一種病,這類人多半有方向感不好、整理能力差、溝通能力差等表現(xiàn)?!辈⑶移鹆艘粋€權威的專屬名稱——“失歌癥”。當一群人去KTV引吭高歌的時候,你只能低頭不語默默圍觀,或者,唱著跑調的歌?沒錯,你可能是失歌癥患者。
失歌癥患者,可以通過發(fā)音訓練來糾正。唱歌跑調星人應多和別人交流,虛心聽取意見,不能自以為是,可對照標準找出差距,步步總結逐步提高。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(yī)院老年神經(jīng)??聘敝魅蝿④娊淌诮o出了解釋:“失歌癥”是一個新名詞,是指因大腦左半球顳葉前部病變,大腦內部對音高識別出現(xiàn)障礙,患者部分或全部喪失認知音符和歌唱演奏欣賞樂曲等能力。注意,“失歌癥”分為先天五音不全和后天性(外傷、藥物等因素導致發(fā)生腦功能器質性病變,喪失“本來具有”的音樂認知能力)兩種,以先天性為主。
“失歌癥”關乎腦部發(fā)育
劉教授表明,正常的音樂認知可能與腦部掌握語言聲調的回路有關。出現(xiàn)“失歌癥”狀況的患者大腦對音高識別出現(xiàn)認知障礙,除了和遺傳因素有關系外,患者自身的表現(xiàn)欲也是加劇“失歌癥”的原因之一。
國外著名的研究員珀利茲推測,人腦中有一個專門處理音樂的“模塊”,發(fā)育不全時人們就會出現(xiàn)“失歌癥”。正是因為如此,“失歌癥”單單影響患者的音樂認識,而對聽力、智力等都沒影響。劉軍說,如果珀利茲的推測正確的話,那么音樂同語言一樣,是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為適應環(huán)境需要而被先天植入腦部的。而對“失歌癥”患者腦掃描發(fā)現(xiàn),“失歌癥”患者的一個大腦區(qū)域的腦白質與普通人有細微的不同,這個區(qū)域與辨別音高和記憶旋律有關。至于導致“失歌癥”的相關基因,目前還在研究中。
劉軍指出,“失歌癥”患者的空間處理能力比較差。例如給他們從不同角度拍攝的建筑物照片,他們分辨不出照片上是同一幢建筑,這可能與他們的右腦發(fā)育有關。
四個表現(xiàn)說明你五音不全
劉軍表示,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的比爾·湯普森教授的研究顯示,“失歌癥”患者有幾個主要表現(xiàn)。首先,他們擁有正常的聽力、智力和記憶力,卻完全無法感知音樂。對他們來說大多數(shù)曲調聽起來都差不多,不和諧的和弦他們也不覺得難聽;其次,“失歌癥”患者不能準確地唱出一首歌,不過他們往往以為自己唱得還不錯;再次,大約一半“失歌癥”患者在韻律認識方面有問題,但有一些患者卻很享受那種韻律感;最后,對大多數(shù)患者來說,音樂只會令他們感到困惑,少數(shù)失歌者聽來,音樂就像用扳手敲擊水管一樣讓人感到不舒服。
此外,可能還存在溝通障礙,如辨別不出對方語言中的生氣、害怕或諷刺意味,經(jīng)常會遺漏對方語調的“弦外之音”。
患了“失歌癥”,不要輕易放棄治療
單純唱歌不好,嚴格地說,并不能稱為一種病態(tài)。如果確定患了“失歌癥”,可以積極進行發(fā)音訓練或者進一步治療。有專家建議,可先從糾正患者過強的表現(xiàn)欲開始。比方說可以采用將“失歌癥”患者的歌曲錄下來,讓他自己聽一聽的方法,也可以請同事朋友幫忙糾正發(fā)音。
但是,成人糾正起來比較困難。而小孩的可塑性強,最好在兒童時期進行糾正?!凹议L平時可以多留意孩子在幼兒園唱歌情況,聽聽有沒有走調,有條件的家長還可以把孩子送到聲樂團,練練鋼琴等樂器,可以在老師培養(yǎng)下,認識、掌握音樂節(jié)律,及時糾正失歌癥?!眲④姳硎?右腦主管音樂,從小進行音樂熏陶,有助于提升孩子的智力和協(xié)調能力。
如果你確定你有失歌癥,也不要沮喪,你的同類還很多。除了麥霸和一小撮自以為是會唱歌的,剩下大部分人可能都是“失歌癥”患者。